7月22日,宁德师院经济管理系暑期社会实践队第三站前往南京,探寻红色记忆。作为六朝古都南京,在这漫长九十多年的峥嵘岁月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实践队瞻仰了中山陵、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
实践队先来到中山陵,中国共产党正是继承了他的衣钵,带领着全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道路。队员们穿过博爱坊,登台阶,到达碑亭,再到祭堂。祭堂内摆放着孙中山先生坐像,坐像下面有四面六幅浮雕,以此来叙述孙中山先生一生的革命事迹,祭堂四壁刻有孙中山先生遗著《建国大纲》,承载着孙中山先生的建国理想。在祭堂内,队员们默默地环绕孙中山先生坐像一周,表达深深的哀思和崇高的敬意。
实践队队员将目光投向1927年,共产党无数先烈死于白色恐怖之下,他们正是被枪决于地处南郊的雨花台,雨花台烈士陵园是解放后南京人民为了缅怀革命先烈而建成的。占地87公顷的园内植满青松翠柏等树木四季常青,郁郁葱葱。广场南端建有高10.03米、宽14.2米的巨型烈士雕塑群像,塑造了9位象征着各族各年龄层次的烈士气宇轩昂、视死如归的壮烈形象。革命烈士纪念碑则在主峰山巅上。
坐落在江东门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侵华日军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同胞丛葬地。1937年日军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谁也不可否认。纪念馆始建于1985年,是我国第一座抗战史系列专题纪念馆。新馆于2007年建成开放,造型犹如一艘巨大的“和平之舟”。告诉国人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
位于长江路东段的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由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属于近现代历史遗迹及革命纪念建筑物。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这里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10个月零4天的谈判。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处于主动,为解放全中国打下基础。
南京红色之路,记载了中国革命史中的一段发展历程,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寻求真理而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历史功绩。使实践队的队员受益匪浅。